捐杂税,而舟艇部队在旁打申请报告,更是让火越烧越旺。
开始,老蒋对此事并不看好,认为会影响统治,结果推行一段时间,不仅民间反馈良好,还让南京,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于是改为了乐见其成。
而发火的原因,则是两湖并非其核心地盘,推着推着,阻力是越来越大,当地极不配合,还跟舟艇部队闹出不少矛盾,加上何某人等事,让其对当地颇为不满。
这些人还有脸借机伸手要钱,老蒋不发火才怪,发了火还不解气,直接给当地下发命令,颇为详细不说,还被透露给媒体。
这一下,闹腾那些人傻眼了,毕竟当地的苛捐杂税,他们怎么可能不染指,这下被捅出来,让自己直接被上头下头双面夹击,狼狈不堪。
林默自然不可能一点不受影响,不过时间点却对他极为有利,农作收获已基本结束,农作前的改革区,粮食产量这些数据已经出来了。
总产量不用说,在肥料、良种、水利建设及开垦改田的加持下,总产量,比过往至少增加百分之四五十,且伴随种质改良推广,肥料用量的增加,以及新田品质上升,这个数据还将持续增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亩产量,同样上浮不低,如果再细分成,上田、中田、下田,新田、梯田、坝田等单独核算,这数据还更亮眼。
尤其下田、中田、梯田的增产最猛,新田的单产,甚至都能比肩以往的下田了,功劳嘛!种子占一部分,但水肥占大头。
为何在南方,自古对水田追逐极为狂热,因为水田,产出大且稳定,林默也是因此才格外强引永改田,所以,这里统计的,主要也是水田的产出。
但经比对数据,增产效果的最大功臣,还是肥料,虽然供应的肥料是土肥,但其中也加了化肥材料调和,根据林家那边的数据,化肥的增产效果堪称恐怖。
氮肥,林家引进了合成氨相关设备,且在国外买下了设备生产公司,提供了不少设备,目前已经有了一定产量,添加多了会增加土肥成本,且生物肥中也有氮,所以暂时够用。
磷肥,则是重庆这边有矿,早就开始开采,林家开采加工成肥料,修械所开采加工成武器,像烟雾弹、白磷弹,也外供生产火柴。
至于钾肥,林家倒是在重庆这边的盐井中,发现了氯化钾踪迹,但含量很低,也一直不曾发现可供开采的矿床。
目前,主要靠收集骨头及草木灰添加进土肥,以补充钾元素,草木灰有稳定供应,毕竟秸秆这些被收集加工成颗粒料又烧掉,提供了大量的草木灰。
话归正题,伴随本季作物收割,林默这边也开始收粮工作,靠着以粮偿贷及稳价收储,分田区半数粮食入库,未分田区稍少,因为地主靠地租拿走多数粮食,不过量也不少,因为很多人为购田,林默这边给的价钱又相对较高,大量粮食卖了过来。
数据上报,据说蒋校长颇为的满意,尤其分田区与未分田区对比,更是证实林默提出的,地主是收粮阻碍的论断。
所以啊!此次事情虽对林默有所影响,但却是正向的居多,至少在蒋校长眼里,林默是忠诚的干将,为此又积功晋升一级,若非后方事未了,估计便会将其调回去。
若说这事里谁最冤,当属被强行调离的何某人,因为两湖那些人,找事就找事,结果言语里老是提他,硬把他扯进去。
这一下,直接把人架在火上烤,导致遭蒋校长猜忌,连寻求当面进行解释,洗脱嫌疑的机会,老蒋却是见都不见。
不用说,政治生命到头了,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甚至老蒋哪怕明知他冤,也照旧会以此做文章的,毕竟你在这件事上冤,在之前的事上可不冤,不过换个事由罢了。
事端结束,重庆及周边新改革地区,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