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回家过年(1 / 2)

第21章回家过年两天后。《光明报》在科技版面头条刊登了一则新闻。我国青年数学家张东升受邀参加阿美瑞卡数学会年会标题下方的正文,大概用了近两百字的内容进行了事件报道,简明扼要的报道了事情的原委。结尾处,例行升华了一下意义。这标志着我国数学界再次取得领先性成就。类似的报纸,每一个字眼都极为严谨,比如证明孪生素数猜想的事,报道中没有明确表述。只是提到获得学界大多数数学家的认同。至于,是否彻底证实,还有待时间的考验,类似没有出结果的‘成果’,报道里只是顺嘴提了一嘴。这篇报道的重点仍然是李杰发表的前一篇论文。后面那篇论文,暂时还没有登陆期刊,没有得到背书的情况下,像这种级别的媒体,不会乱报。同理。浙省日报,浙省科技报、科技日报、华夏科学报等相关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新闻。用词都跟《光明报》差不多。重点都在前一篇论文,以及数学家张东升本人。除了纸媒之外,部分电视台也对这场报告会进行了报道,但大部分只是简讯。只有宁州市电视台播放了片段。是以。李杰这场报告会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最大的反应是在他的个人亲友圈,以及学术圈内。公众关注度并不高。这很正常。除非是那种直接影响生活的科技突破,否则,大部分科技的突破,都是‘默默无闻’。影响力大多局限在圈内。……杭城机场。李杰落地之后,又是严教授带着一个研究生一块过来接机。“小张,恭喜!”“啊?”一见面就收到祝福,李杰还愣了一下,报告会上的事,严敏前天不就打过电话了吗?“哈哈。”严敏乐呵呵一笑:“恭喜你,入选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他口中的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又称国家‘万人计划’。顾名思义,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才。万人计划一共有三个档。杰出人才,主要从事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处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具有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顶尖人才。计划支持100人。什么叫世界级?大致是有机会获得诺奖、菲尔茨奖等重量级奖项的顶级人才。其实,依照李杰现在的潜力,有资格评选杰出人才,毕竟他的论文是探索性、原创性研究。且处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但学历是一个槛。虽然杰出人才没有硬性的学历要求,但本科学历,确实弱了一点。别说是100人的杰出人才,就是2000人的青年拔尖计划,也有软性规定,通常需要博士学历。不过。规矩是死的。人却是活的。有那一篇《数学年刊》的论文,以及在数论领域的贡献,破格成为杰出人才,那有点难度。青年拔尖人才,倒不是不行。这是专门针对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的培养计划。对此。李杰本人其实无所谓,不论是青年拔尖人才,还是杰出人才,他都无所谓。左右只是一个头衔。有了这个,未来评副教授、教授之类的职称会方便不少。回国之后,李杰的日常生活没什么变化。一支笔,一沓稿纸,随便哪里都能研究,反正他现在又不用代课,在哪研究都成。没过几天,他也跟着学生一块放了寒假。今年过年,他准备回家过年。结婚之后的这几年,期间她只回过去一次。这辈子,他的老家是在皖北的农村,老家那边是知名的贫困县,父母是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当年,他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而且是市状元。婚后第一年,徐静跟着他一块回去过了一次年,那次过年,当真是‘风光’无比。彼时,两人新婚燕尔,徐静又是大城市的独身女,长得又漂亮,还是高材生。对待老家的亲戚,也很客气。搁在乡亲们的眼中,简直是模仿媳妇。彩礼?没有!人家女方还倒贴一套房子。没过两年,村里又传出一阵‘风言风语’,说什么嫁儿子,上门女婿之类的话。李杰估摸着,老头老太太没把离婚的事告诉亲戚们。顶多就他们老两口,还有他弟弟妹妹知道。其他人?多半没说。有些亲戚,挺那啥的,不盼着你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