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修炼者。
没有被“册封”的幕府,是可以随意“存于虚暗、游离酆间、召唤物质”,但若是被册封,又不是方族,幕府就失去了“随意”性。
也就是,无法再“存于虚暗、游离酆间”,而是存在于物质界,无法移动,名称也由幕府改为封邑。
谱牒里依然有幕府,但已经是封邑的投影,可以继续修炼。同时,也可通过投影,在外出时监控整个封邑。
但要进行封邑的操作,则就无法再通过谱牒,需要返回封邑才能进行。
也因此,进入此类封邑,相当于把自己置于他人的权域中,一旦邑主要做出不利之事,极容易被偷袭。
而幕府会盟的地点,就在众安界的王邑内。
百分百预知危险没有反应,赵君宗也就没有任何犹豫的前往,不出所料,看到的是座雄伟的城池,城头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哨塔”。
通过“感知”捕捉,能够知道这座城池是六边形的,边形长度各不相同,最长的约有千万米,最短也有百万米。
虽然数学不过关,但也知道有如此长度的城墙,面积有多庞大,单以人口为基准,此城居住千万是毫不拥挤的。
兵潮幕府本身就是很危险的,毕竟,军队就藏在“身体”里,一旦进入城池发起突袭,城主若是没有掌控城池,也是要拱手相让地盘的。
至于为何不在野外举办,道理跟上面一样,被册封的兵潮只有幕府投影,也就是无法随身携带“军队”。
若是此时无邑兵潮暴起,封邑兵潮就被军队所包围,真正体验一把“兵如潮涌”,不仅酸爽,估计也饮恨西北。
王城不愧是王城,雄伟巍峨、繁荣且强大,但赵君宗对王城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王。
“册封权”其实是“梯形”的,帝、王、公、伯、侯、子、男,而其中又有“家臣、国卿”的区别。
帝与王册封的就是国家公卿,诸侯册封的则是家臣,国家公卿都是“昊种”,也就是自带封邑的。
家臣则是从底层提拔上来的,由诸侯从自己封邑中,割出一块土地,家臣效忠于诸侯,国卿效忠于帝、王。
诸侯是无法建立一个王朝(国家)的,而王朝所获得的增益是隐秘而强大的,单单祭祀昊方的收获,就是天壤之别。
一边消化脑中蹦出来的信息,赵君宗一边跟随仆从前往城中的公卿堂,此堂是检测是否有资格参加会盟的场所。
公卿堂冷冷清清却规模宏大,给外界一种森严的感知,而“检测”也不是通过“感知”,而是一座“雕像”。
“雕像”在兵器文明中,被赋予“高大上”的内涵,这同样涉及到了“册封”,就如兵器谱中的至强、至尊、至上,是由祀主册封一样。
而唯有“尊”才有资格竖立“雕像”,王侯无双中的“雕像”,隐藏着更多的涵义,只是赵君宗当时层次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否则,会更主动的去探索。
赵君宗大刺刺的仰望着约五六米高的雕像,有具体五官、形态的雕像,层次都不高,唯有“楔”字雕像才是上祇层次。
此座五六米高的雕像,则是五官粗犷的男性,他身穿蟒袍,头戴“冕旒”,赤色披风及地,腰间悬挂着一柄剑。
从正面的哪个角度仰望,都能感知到此雕像俯视的目光,而雕像正是此座宏伟城池的主人——张怀书。
也不要一听姓名就以为是“人族”,或者曾经是,如今就不一定了,而赵君宗也没有去套近乎的想法。
站在“张怀书”雕像前约30秒,仆从敲向铜钟,表示此次检测结束,随后又敲响金钟,表示赵君宗符合参加会盟的条件。
怀城即是此座宏伟城池的名称,城南位置被遮掩,感知被屏蔽在外,不用去探查,也知道那位置就是意勇所在的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