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从湖北荆门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中药资源专家陈士林(2 / 3)

院士之路 钩藤草 1850 字 2024-09-15

2022年10月,陈士林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2年12月29日,陈士林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

2023年8月31日,陈士林入选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医药卫生学部)。

2023年11月,陈士林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陈士林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陈士林院士在担任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期间,专注于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这一时期的深入研究和专业积累,为他后来在中医药领域的卓越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发表高质量论文、主编学术着作、推动技术创新等方式,陈士林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确立了他在药用植物及中医药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

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等。

这些国际荣誉不仅体现了陈士林院士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认可度,也为他后续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增添了重要砝码。

多次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并最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对他长期以来在中医药领域所做贡献的最高肯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在担任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期间,陈士林不仅负责科研工作,还承担着管理职责。

这一经历锻炼了他的科研管理和领导能力,使他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推动科研项目的实施,为后来的科研成就奠定了管理基础。

从入选院士候选人到最终当选院士,陈士林始终保持着对学术的热爱和追求。

他不断关注学科前沿动态,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陈士林在研究中注重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如创立“本草基因组学”学科等,这种创新精神和跨学科视野为他带来了更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和机会。

由此可见,陈士林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重要影响。

院士科研之路

陈士林院士是我国着名的中药资源领域专家,主要研究中药资源与鉴定、本草基因组学。

陈士林院士通过长期的研究 和实践,创立了“本草基因组学”这一学科体系,并将其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本草基因组学是中药学和基因组学相结合的一个交叉学科,它利用基因组学来研究中药基源物种的遗传背景和调控网络。

这一学科体系的创立,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发展。

陈士林研究团队于2010年提出了“本草基因组计划”,旨在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后基因组学研究,揭示药用植物的遗传信息和次生代谢途径。

这一计划的实施,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因组学资源和数据支持。

2022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在陈士林院士的牵头下,举办了千种本草基因组计划发布会暨研究联盟成立仪式,旨在系统收集整理千种药用植物资源,构建实体库,完成1000种以上药用植物基因组测序。

他们利用质谱成像技术将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提升到空间组学水平,在娑罗子药效成分生物合成机制和绿色合成研究领域获得突破。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药用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合成、转运、积累和调控机制,还推动了天然产物药物的绿色生物合成以及高含量药效成分品种的精准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