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位倭国现在的宗教领袖,丰臣秀吉自然是要重视的,他和毛利辉元一道前往迎接他,显如和丰臣秀吉的关系不错,显如此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准备和丰臣秀吉联手的,原因也很简单,大明的安东都护府显然是对净土宗极为反感的,当年他们干了什么事情他们自己也很清楚,现在大明官军来找他们算账也是很正常的。
这使得丰臣秀吉和毛利辉元大喜过望,别人可能不一定了解本愿寺,但是作为曾经织田信长麾下的得力干将,丰臣秀吉是很清楚本愿寺的实力的,当年本愿寺法主显如娶了管领细川晴元的养女为妻,因而和武田信玄、朝仓义景结为连襟。后来石山本愿寺在“信长包围网”的战略架构中,成为重要一员。门徒的强悍战斗意志,使得即便身为枭雄织田信长军也多次被他们实力击败,折损数名猛将。
使得织田信长为避免一向宗徒们再次受到煽动而叛乱,对于已经投降的一向宗徒常是毫不留情的全部屠杀,织田信长水军以铁甲船断截了石山本愿寺的粮道,围困许久之后才使得本愿寺降服,为了防止其再次作乱,织田信长将其烧毁,不过丰臣秀吉却和本愿寺关系良好,所以这次显如来找丰臣秀吉,使得他的毛利辉元是极为高兴的。
本愿寺虽然遭到了织田信长的沉重打击,但是破船还有三两钉呢,经过休养生息之后,还是有很强的实力的,显如能够召集的兵力,并不比一些大名少,而且这些僧兵的战斗力很强,与其说他们战斗力强,不如说他们是真正的悍不畏死。口中低呼着佛号踏上战场,直至战剩最后一人也绝不会退缩。很多大名都不愿和这些僧兵交战。
显如向丰臣秀吉和毛利辉元承诺,可以召集三万之兵,其中八千僧兵,这可是一支不小的力量的,等于说丰臣秀吉麾下的兵力再度超过了十万,这使得他开始思考应该怎么对付官军了。
对于是否守京都,丰臣秀吉和毛利辉元以及家臣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京都不能守,也守不住,看起来京都地理位置优越,四周被山脉和水系环绕,易守难攻。这使得京都成为了一个天然的政治和军事要塞。但是实际上对于官军来说,由于李如松长期驻守京都,对于京都的地形极为了解,而且说不定在京都还有内线。
再加上官军装备了大量的火炮,死守京都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所以他们都认为只能放弃京都,但是京都距离大阪很近,不守京都,那大阪守不守?大阪可是丰臣秀吉的老巢,从地形上来说,大阪也算是易守难攻的地方了,早在本愿寺控制大阪的时候,石山本愿寺进行了城池,屏障,土垒等武装加固,还成功防住了细川晴元的进攻,成为了易守难攻的城池。
等到丰臣秀吉入主大阪之后,更是不遗余力的加固大阪城,丰臣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原址上建造大坂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了主城的修筑,然后仍持续不断地进行着第二、第三(圈)城池(二之丸及三之丸)等副城的建造,同时还配置了多重护城河(水堀)和运河等防御设施的建造。
现在的大阪城,绝对算得上是一座坚城了,大阪城城墙呈陡坡状,带弧形,尤其是城墙垂直交接处弧度更大,明显拉长,使敌方攀爬距离更远,越往上越接近垂直。扇坡处城墙采用体积更大的整体石块,打磨光滑,石块之间的缝隙小,难以攀爬。
大阪城的城墙并非四四方方,而是采用错层设计,以制造防御纵深、加大火力打击面、分散敌人力量。面对一字形城墙,敌方兵力可一线平推,支援火力可覆盖整个城墙。错层城墙可将敌兵力分割为多段,支援火力也会受到错层遮蔽。错层城墙构成L形阵地,将正面接敌变为正侧结合接敌,从正面和侧面构成交叉火力打击敌方,火力发扬效果远超一字形城墙。打击攻到墙根、位于正面射击死角之敌时,一字形城墙防守者不得不探出很大身体才能完成,而错层城墙可直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