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成梁的异常举动,图们汗也是非常的诧异的,他不是没有和李成梁的打过交道,李成梁用兵一向是非常迅速的,用兵以快而闻名,这次一反常态的停留在此地,这是什么意思,图们汗一时之间有些拿不定主意。
兀良哈部希望与土蛮部一道向李成梁发起进攻,但是对于图们汗来说现在是不愿意这么干的,知道现在他的想法仍旧是怎么避免和大明交战,见官军扎营,图们汗命令各部的老弱继续向北转移,防止官军的突袭,而图们汗自己则亲率近十万蒙古联军仍旧驻扎的阿力素,观察官军的动向。
而李成梁则是在密切观察着蒙古人的动向,同时向松原方向派出尖哨,试图和戚继光部取得联系,同时排除大量的夜不收,驱赶蒙古人的侦骑,不让他们接近官军的营寨,了解官军的真实情况和实力,同时遮断整个辽河以南的官军动向,保障戚继光部的行军。
官军尖哨和蒙古侦骑进行了激烈的前哨战,官军尖哨以百户为单位与蒙古人派出的侦骑激烈交战,李成梁给官军尖哨的死命令是不允许蒙古侦骑逼近到官军营寨三十里来,所以官军的尖哨和精骑与蒙古侦骑激烈交战,本来是作为大战之前的前哨战,却打的异常之激烈。
一般来说,前哨战都是决定性较量前双方的试探性接触,而且不管是官军的尖哨、夜不收还是蒙古人的侦骑,都是己方的精锐,一般不会这么轻易的折损的,但是这次李成梁严令官军的尖哨将蒙古侦骑拦截在外,使得蒙古人对于官军也产生了兴趣。
官军不惜投入大量的精锐也要阻拦蒙古侦骑南下,使得图们汗对于官军也产生了兴趣,官军不惜伤亡的不许蒙古人南下,总归是有原因的,图们汗命令增加侦骑数量,继续南下查探官军的虚实。
土蛮和官军的冲突烈度迅速上升,从最开始双方零星侦骑之间的交火迅速上升到千人级别的骑兵交战,蒙古人不断试图南下逼近官军营寨,而李成梁则指挥官军扩大遮蔽面积,防止蒙古人南下,双方已经爆发了多次大规模骑兵交战了,伤亡人数也是激增,双方伤亡人数都已经过千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李成梁决定拔营起寨,再向北挺近五十里,增加蒙古人的压力。
果然,在李成梁部向北挺进之后,图们汗反而停止了对于官军的窥伺,图们汗再次召集麾下的台吉们商量对策,经过这段时间和官军的交战,蒙古人的损失也颇大,而且蒙古人也发现官军的战斗力现在已经不差了,蒙古人出动的侦骑都是部落内部的精锐,但是在官军面前依旧没有讨到好处,而且官军的马力远远强于蒙古人,这是令蒙古人极为惊讶的,以往战马优势都是在蒙古人这边,但是这次官军居然具备了战马马力上的优势,这是蒙古人极为惊讶的事情。
很多台吉已经萌生退意了,但是他们也很清楚,现在李成梁久在附近,一旦蒙古人退却的话,李成梁肯定会衔尾急追的,这样对于蒙古人就更加麻烦了,所以图们汗和麾下的台吉们商量了之后决定命令自己的部落再次向北退却,而图们汗则率领蒙古军队主力再次和官军对峙,为自己的部族赢得时间,兀良哈部也决定北撤,连土蛮都不敢和官军对着干了,兀良哈部就更没有这么实力了,同时蒙古人为了保存实力,收缩兵力,不再和官军进行尖哨侦骑之间的前哨战了,转而采取和李成梁一样的办法,在蒙古人营寨附近广布侦骑,严防官军尖哨发现蒙古部落正在北撤。
一旦土蛮部北撤了之后,图们汗也就没必要待在这里了,到时候没有部落中的老弱病残的拖累,凭借对于地形的熟悉,图们汗汗有把握逃脱官军的追击,甚至反败为胜,亦未可知也。
而蒙古人突然的收缩兵力,使得李成梁极为警惕,李成梁是和蒙古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李成梁当即判断蒙古人要跑,在这种情况之下,李成梁一面采取更加主动的态度,派出大股尖哨,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