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 / 2)

李仕山也是研究过江鸿仁的资料的。

江鸿仁是农村出身,初中毕业,改革开放后,靠着去南方倒腾电子表、收音机赚下了第一桶金。

他通过积累经验,在保康创立电器企业,后来做大做强,又涉足餐饮、服装,又进军房地产等等。

江鸿仁可以说是抓住了时代的红利,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成为保康最大的企业家。

李仕山没想到,他不仅生意做得好,对四书五经之类的古代典籍研究如此之深。

他在商界能如此成功,果然有过人之处。

只是吧,现在江鸿仁在他面前引经据典,李仕山就有些蛋疼。

《周礼》《淮南子》,这两本书名李仕山倒是听过。

至于什么考工记、说林训,别说看过了,听都没听人说过。

可这老狐狸,刚才又把自己燕大博士的头衔抬出来。

这要回答不上来,脸岂不是丢大发了。

好在,江鸿仁话里的意思李仕山却听懂了。

他这是说想治理好保康,离不开我们本地商界的支持。

更深一层的意思,是想让自己高抬贵手,行个方便,日后自然好处多多,旅游整顿的事,就此打住吧。

该引用个什么典故来回应这个老家伙呢?

又慢悠悠的品了一会儿茶的李仕山,心中也有了答案。

李仕山放下茶盅,继续保持着淡淡的微笑,“江老先生博闻强识,以巨舸航行喻保康发展,实在精妙。”

开头先夸,这已经是标准模式,随即李仕山话锋微转,同样以船为喻,却引入了全新的理念。

“既然说到行船,我倒是想起了唐太宗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保康,不管是官也好,商也罢,都在这条大船上。”

“但江老,您说,真正托起我们这条船,让它能安稳前行,也能顷刻间让它颠覆沉没的,是什么?”

李仕山没有等待江鸿仁的回答,自问自答道:“是水。是这滔滔不绝、浩瀚无边的江水。这水,就是保康这几百万的黎民百姓。”

“想要保住这条船,就要涵养这江水。”

“唯有江水丰沛,载舟之力才能平稳浩大,我们这条大船,才能行得更稳,走得更远。江老先生,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江鸿仁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了几分,但依旧保持着从容的风度。

他活了大半辈子,在政商两界浮沉,哪里听不出这年轻副市长话里的意思。

李仕山借这“水舟之喻”,向他传达自己的执政理念。

他想要维护的是老百姓的利益。

任何损害百姓利益、破坏公平环境的行为,都是他坚决打击的对象,绝不会为了一时一地、某个利益集团的“支持”而妥协。

这既是对江鸿仁委婉说情的拒绝,也是在说他的底线。

江鸿仁虽然不知道李仕山这话说的是真是假,却已经在整顿旅游市场这个事上表明了态度。

他知道,今天这个话题,无论如何是进行不下去了。

再纠缠,就是不识时务,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于是,江鸿仁朗声一笑,顺势端起茶壶,亲自为李仕山续上热茶。

“哈哈,李市长引经据典,心系黎民,实在是保康百姓之福啊!是老朽狭隘了,狭隘了。”

“咱们今日只品茶,论道,不说这些俗务了。来,尝尝这泡新茶,回甘如何?”

江鸿仁主动掐断了之前的话题,仿佛那番暗藏机锋的对话从未发生过。

茶香依旧袅袅,但包厢内的气氛已然变得轻松。

接下来的时间,真的变成了纯粹的闲聊。

夜色已深,江鸿仁的座驾缓缓驶入自家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