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营中沙盘之上,几根枯干的树枝零星分布在黑色淤泥的旁边。
“树?沼泽?后稷首领,你是说借用树过河?”大禹的目光在闪动如烈烈燃烧的。
“不错。渡河需要搭桥,这沼泽也需要一种特殊的‘桥’。”后稷道。
“特殊的桥?”大禹问道。
“这黑水不是一般的水,这桥也不能用一般的桥。我向司空推荐一人,有他在,必定能造出渡河的‘桥’。”后稷道。
“哦,我禹军之中竟有这样的能人?不知是哪位高人?”大禹问道。
“不知司空可曾记得当年洛水河畔的养蛇的小男孩?”后稷道。
“你是说舟神番禺的儿子奚仲?”大禹若有所思道。
“不错!正是奚仲!他如今已然成年,钻研他父亲留下的造船技术,已有小成。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他便征得母亲同意,跟随禹军西行至此。”后稷正色道。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志气!真是英雄出少年!那他现在人在何处?”大禹问道。
“禀司空,他就在营外!”
大禹喜出望外,忙和后稷出营,见到跪在营外等候的奚仲。
此时的奚仲身着青布衣服,面目俊朗,棱角分明,眉宇之间英气勃发。一双眸子如秋水般沉静,却又泛着黑夜星辰般的神采。
大禹笑着上前扶起奚仲,道:“呦,我们的养蛇娃可长大了!现在还养蛇吗?”
奚仲略显腼腆,道:“禀司空,没有。”
大禹笑道:“这养蛇娃怎么越长越腼腆了?别紧绷着,我叫你仲儿,你叫我禹叔叔就好了!”
奚仲这才神色略微缓和,道:“禹叔叔,后稷首领说我们禹军兵阻黑水河,我在营中思虑良久,想到了一条‘借木过河’的主意!”
大禹点头道:“真是难为你,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心胸!可我们禹军有几千人,要怎样‘借木过河’?”
奚仲正色道:“这黑水沼泽凶险异常,稍有不慎,便会失足陷入泥坑。因此,我们要用‘三木计’,才能安全地渡河。”
后稷也吃了一惊,道:“三木计?”
奚仲道:“不错!所谓‘三木计’,便是木棍、木桩、木舟。”
大禹若有所思,道:“好!奚仲,我命你任渡河左先锋,负责渡河事宜。你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向我和后稷首领禀报,我们会给你提供所有支持。”
奚仲单膝跪地拜道,“臣奚仲领司空命!”
黎明的天色尚未大亮,奚仲便和后稷率领八百禹军开始准备渡河事宜。早在前一天晚上,奚仲便已经做好部署,命应龙将军率八百士兵伐木和找树枝,命伯益首领带八百士兵砍木桩。奚仲和后稷首领则率领一千名士兵做好准备,等待应龙和伯益两支队伍。
雍州边界本就是地广人稀,此处多是草地和戈壁错落,还有雪山和碎石斜坡。应龙带着禹军士兵兜兜转转十几里地,都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与沙柳,根本就找不见高大树木的影子。
“应龙将军,这方圆十里都没有树的影子,这可怎么办?”一名皮肤黝黑的禹军士兵闻道。
应龙道:“走,继续前进!”
太阳渐渐变得毒辣起来,应龙带着禹军又前行数里,渐渐显现出一片绿色的树林,树林旁有一个蓝色的小湖泊。这树林看似枝叶茂密,实际上只有大大小小十几棵树。这树树叶奇特,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树叶有的赤红如枫,有的金黄如榆,有的翠绿如松。
应龙闻道:“这是什么树?”
一名四五十多岁年纪的老兵道:“将军,此树名叫‘胡杨’。传说胡杨树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是戈壁滩